防范电信诈骗告知书
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效率和便捷的同时,以网络通讯为媒介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普遍蔓延的趋势,作案手段也不断翻新。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额鲁特路派出所就当前全盟几种突出的电信诈骗案件分类、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和对单位财务人员和领导下属的诈骗新手法进行分析并向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宣传,提示辖区广大居民、社会各界要认真识别,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的发生和财产损失。
一、全盟电信诈骗案件分类及作案手段
常见的发案类型为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和网络诈骗。作案手段为:
(一)冒充公检法、国家机关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执法人员拨打电话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致使受害人为洗脱“犯罪嫌疑”,将个人积蓄大部分甚至全部汇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此类诈骗占全盟电信诈骗的20.8%。
(二)互联网代购、购物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网上设立虚假的购物商店(售票网站)或发布虚假信息,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嫌疑人便以先交费再发货、系统需要升级一直未支付成功的借口或者交纳押金、协调费等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此类诈骗还衍生出购物退款诈骗、网点刷信誉诈骗、机票退改签诈骗等。网购类诈骗占全盟电信诈骗的17.3%。
(三)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拨打事主电话, 冒充QQ熟人或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让事主误以为是其亲友,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巧设借口诈取钱财。
(四)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嫌疑人群发大量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或登录“兑奖网站”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此类诈骗几乎全部通过“ATM”转账。
(五)网银口令卡升级、信用卡消费欠费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客服人员给银行的储户发送手机短信,以“中行E令”需要网络升级为名或以信用卡消费欠费为由实施的诈骗案件。
(六)以退税为名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了解受害人交税信息,以退税为名实施诈骗。
(七)虚构亲人遭绑架、遇车祸、患疾病等紧急情况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谎称受害者亲人(多数是孩子)被人绑架或遇到了突发情况(车祸等),要求受害人汇款。
二、针对单位财务人员和领导下属的诈骗新手法
第一步,犯罪嫌疑人向公司老板或领导的手机植入木马病毒,获取手机通讯录后向联系人群发短信,声称机主更换为新的手机号码,诱使受害人将嫌疑人的号码保存为公司老板或领导。第二步,利用“呼叫转移”功能,将嫌疑人的电话自动转接到老板或领导的真实号码上,当受害人回拨电话时,确系老板或领导接听,消除受害人的警惕。第三步,利用手机木马程序获取老板或领导的短信内容,发现其乘坐飞机等暂时关机的机会,趁机向财务人员或下属发送短信,要求汇款。犯罪嫌疑人利用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漏洞,部分出纳和会计履职不到位,得以通过急需转账的诈骗短信,就轻易将单位公款转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三、警方提示
(一)思想防范筑牢,骗子难得逞。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紧绷防范之弦,谨防电信诈骗。
(二)对诈骗来电信息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不上当。
(三)凡接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电话、微信等,请您做到不听、不信、不转帐、不汇款,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四)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要充分警惕新的诈骗手法,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转账汇款必须履行核实程序,将防骗知识列入财务人员年度培训计划之中。
(五)将防范电信诈骗宣知识告知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特别是老年人要重点告知,防止上当受骗。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效率和便捷的同时,以网络通讯为媒介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普遍蔓延的趋势,作案手段也不断翻新。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额鲁特路派出所就当前全盟几种突出的电信诈骗案件分类、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和对单位财务人员和领导下属的诈骗新手法进行分析并向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宣传,提示辖区广大居民、社会各界要认真识别,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的发生和财产损失。
一、全盟电信诈骗案件分类及作案手段
常见的发案类型为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和网络诈骗。作案手段为:
(一)冒充公检法、国家机关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执法人员拨打电话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致使受害人为洗脱“犯罪嫌疑”,将个人积蓄大部分甚至全部汇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此类诈骗占全盟电信诈骗的20.8%。
(二)互联网代购、购物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网上设立虚假的购物商店(售票网站)或发布虚假信息,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嫌疑人便以先交费再发货、系统需要升级一直未支付成功的借口或者交纳押金、协调费等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此类诈骗还衍生出购物退款诈骗、网点刷信誉诈骗、机票退改签诈骗等。网购类诈骗占全盟电信诈骗的17.3%。
(三)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拨打事主电话, 冒充QQ熟人或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让事主误以为是其亲友,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巧设借口诈取钱财。
(四)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嫌疑人群发大量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或登录“兑奖网站”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此类诈骗几乎全部通过“ATM”转账。
(五)网银口令卡升级、信用卡消费欠费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客服人员给银行的储户发送手机短信,以“中行E令”需要网络升级为名或以信用卡消费欠费为由实施的诈骗案件。
(六)以退税为名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了解受害人交税信息,以退税为名实施诈骗。
(七)虚构亲人遭绑架、遇车祸、患疾病等紧急情况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谎称受害者亲人(多数是孩子)被人绑架或遇到了突发情况(车祸等),要求受害人汇款。
二、针对单位财务人员和领导下属的诈骗新手法
第一步,犯罪嫌疑人向公司老板或领导的手机植入木马病毒,获取手机通讯录后向联系人群发短信,声称机主更换为新的手机号码,诱使受害人将嫌疑人的号码保存为公司老板或领导。第二步,利用“呼叫转移”功能,将嫌疑人的电话自动转接到老板或领导的真实号码上,当受害人回拨电话时,确系老板或领导接听,消除受害人的警惕。第三步,利用手机木马程序获取老板或领导的短信内容,发现其乘坐飞机等暂时关机的机会,趁机向财务人员或下属发送短信,要求汇款。犯罪嫌疑人利用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漏洞,部分出纳和会计履职不到位,得以通过急需转账的诈骗短信,就轻易将单位公款转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三、警方提示
(一)思想防范筑牢,骗子难得逞。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紧绷防范之弦,谨防电信诈骗。
(二)对诈骗来电信息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不上当。
(三)凡接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电话、微信等,请您做到不听、不信、不转帐、不汇款,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四)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要充分警惕新的诈骗手法,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转账汇款必须履行核实程序,将防骗知识列入财务人员年度培训计划之中。
(五)将防范电信诈骗宣知识告知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特别是老年人要重点告知,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