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银行杯我和我生长的地方获奖文章(一)
作者:闫红梅
自从有了私家车,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坐公交车了,今天,却要带孙阿姨坐坐我们阿拉善的公交车。
昨天出差回家,顺路银川看老爸老妈,老妈的好朋友孙阿姨正好在,她喜滋滋地说:“我拿到了老年证,以后坐公交再也不用买票了。”我就逗她:“阿姨,我们阿拉善坐公交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一律免费。”孙阿姨退休前是中学老师,为人严谨而认真,她以为我开玩笑:“丫头,说话不要闪了舌头。公交免费,肯定有条件的,比如说老人、比如说残疾人,可是,所有的人都免……”她将“免”字拉得长长得,满脸的不相信。可是,这是真的啊。我也来劲了:“阿姨,不相信,您跟我到阿拉善走一遭,怎么样?”孙阿姨爽快地答应了:“我三十年前就去过阿拉善,正想去看看呢。”就这样,孙阿姨跟我来到阿拉善左旗。
专程起个大早,只为了让孙阿姨坐第一班公交。为什么是第一班?哈哈,很简单,再晚了怕人多没坐啊。
虽然是七月,可是,阿拉善的清晨分外凉爽。天蓝到无边无际,那种蓝是静静的、纯纯的,温润而自在,抬起头,好像就能呼吸到惬意和清凉;远远近近的楼房,被初升的太阳镀了一层亮亮的金,显现出一种富足和安宁;柏油路乌黑发亮,白的斑马线、黄的分割线匀称而清晰,如同穿了新衣样的喜悦,铺展延伸到东西南北;路边的大树、小树、花、草,从高到低,从外到里,一层一层整齐地排列着。大树的绿是浓浓的深绿,有种从容在里面;小树的绿是浅浅的、新鲜的,仿佛会滴出水来;草的绿是茸茸的、尽兴的,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又一片,让人的眼睛也清凉起来;那些花儿,仿佛盛装的姑娘,已经打扮完毕,露出甜美的笑脸……
远远地,公交来了,因为我们是漫游,所以不管它是几路、它要去哪里都无所谓,我和孙阿姨、老妈上了车。司机师傅可能没有想到这么早就有人坐车,惊诧地看着我们。孙阿姨路过投币箱时犹豫了一下,跟着我到了车厢里面坐下。我得意地看了孙阿姨一眼,在她匪夷所思的眼光中,司机师傅开车了。
公交车平稳地行驶着,我给孙阿姨做着导游:“阿姨,右手边是我们阿盟的党政大楼,两侧都是政府各个机关,看上去是不是很庄严?左边是科技馆,紧邻的圆形的一大一小建筑是我们体育场,里面可以跑步、打球、练瑜伽,功能全着呢。紧接着的是胡杨音乐厅,你们宁夏的舞剧《月上贺兰》对剧院非常挑剔,但也在这里演出了两场,效果那叫一个棒!旁边是阿盟博物馆,是不是古色古香啊。这儿离我家很近,我下午带您去看看。”孙阿姨随着我的指点频频点头,惊叹着:“你们这里也有科技馆、博物馆啊。”
正说着,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位大妈,她居然挽着一个花布包袱。司机大声招呼着:“吴大娘,您今天拿了多少鞋垫啊?”大妈坐定了,朗声回答道:“今天拿了50双。今天是周末,早市上人多,我就多拿了点。家里的旧床单、旧衣服都用完了,以后不知道拿什么来做了。”司机笑呵呵地答道:“我明天从家给您拿点旧衣服。以前都给牧区的亲戚,现在他们生活好了,也送不出去了,给您正好是废物利用。”原来,大妈是到早市上卖鞋垫,估计生意不错。
公交车驶到了转盘,雕塑的骆驼,扬着头注视着远方,如同一个健硕的蒙古汉子,英姿勃勃;“中国驼乡”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孙阿姨疑惑地说:“这个骆驼好像长大了、长胖了。”我笑着应道:“阿姨,您记性真好,以前那个骆驼,现在在博物馆边上‘休息’呢,这是新雕的。”司机听了我的回答,也忍不住笑了。
大妈下车了,老妈指着右手边的方向说:“孙老师,那边就是早市。我来左旗姑娘家住,和我家老头子锻炼身体走到早市,买点菜,就坐公交回家,特别方便。”孙阿姨笑了:“你们真是享福,买菜都有免费的公交可坐。”
聊着天,公交车到了一个小区边的站台,一群孩子涌了上来。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爱跳,他们上了车闹着笑着嚷着叫着,挑选着座位,车厢里立刻热闹起来。我问坐在前面的小姑娘::“怎么这么早就出门?”她脆生生地回答:“我们要去体育馆学舞蹈。”又指着几个男孩子:“他们是学乒乓球、跆拳道的,早上坐这趟公交车到体育馆,时间刚刚好,中午再坐回来。平常我们上学,就换坐3路车,上学放学也不用爸爸妈妈接送了,爸妈省心多了。”说着,从包里掏出一瓶水,冲着司机师傅喊:“黄伯伯,您喝水吗?”司机大声回答:“谢谢宝贝。你们坐好,不要乱跑乱跳,小心磕着。”看样子,他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公交车从东向西驶去,孙阿姨和我们聊着:“30年前,我去阿盟党校看朋友。我记得沿途的单位都圈着一个大院子,孤零零矗立着一栋大楼,高高的围墙,一段比一高,像一个个台阶,非常好玩……哟,这是哪儿?这么漂亮!”只顾和阿姨聊天了,才发现公交已经到了巴音湖。
清晨的巴音湖,湖水明净而清亮,宛若处子,轻轻地依在营盘山下,安静而从容;九孔桥的身影倒映在水面,将湖一分为二。两岸的垂柳、槐树、五颜六色的花儿,远远近近地围拢在湖边,为清丽的巴音湖增添了几许妩媚;高大的风车矗立在湖边,看上去历尽沧桑,像一个慈爱的父亲,守望着自己心爱的女儿……路北边,曲曲弯弯的台阶从路边通向营盘山山顶,汉白玉的栏杆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山边石壁上的大型艺术浮雕,让岿然不动的营盘山灵动起来,与温润的巴音湖南北相望,一高一低,一刚一柔,动静交融,顾盼生辉。
孙阿姨低声惊呼着:“这座山就是以前那个光秃秃的山包吗?现在绿树成荫,我都不敢认了。”前面小姑娘听了,掉过头来说:“奶奶,这算什么呀,营盘山晚上才漂亮呢,上面有火箭模型、有儿童乐园、有敖包,特别好玩。从山上看湖面,喷泉伴着音乐,好像我们的舞蹈表演,可美啦!从山上,还能看到阿盟的全景呢,灯光一串串的,好像一条闪光的龙,我老觉得要飞到天上去。我爸爸妈妈有朋友来,都带到营盘山上,外地的客人都不相信,我们阿拉善有这么美的地方。”小姑娘骄傲地扬着小脸,说话又急又快,如同爆豆子一般,让我反而没有话了。说话间,体育场到了,孩子们摆着小手,和司机师傅说着再见,如同一窝小鸟,叽叽喳喳地下车走了。他们小小的身影在宽阔的马路上格外小,可那一张张笑脸、那无拘无束的笑声、那活泼的身影,让我生出无限的感慨和希望。
定远营到了。这个在重新建设修缮的城楼高大、威严,显现出昔日定远营的巍峨与壮观。红灯笼一串串挂在墙上,大红的对联为庄严的城门增添了几分喜气。为了给孙阿姨做好向导,前一天的晚上我还专门做了功课,此时,我这个“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阿姨,据史料记载,定远营有200多年的历史呢。它依山筑城,是当年清政府在贺兰山以西军事、经济、通讯的重镇要塞。定远营里有王爷府、观景台、娘娘庙,绣楼、长亭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清、蒙、藏、民国等不同朝代的风格,明天咱们来城里逛,有许多特色小吃、许多阿拉善的手工艺品、阿拉善的奇石,还有当年王爷的家庙延福寺,城楼上还有一家书吧呢,累了可以去喝喝茶,看看书。”孙阿姨已经顾不得说话了,一边点头,一边“啧啧”声不断……
迎面驶来一辆公交,司机师傅鸣笛示意,孙阿姨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你们公交不要钱,不会一天只发一趟吧!师傅听了孙阿姨的话,爽朗地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每20分钟发一趟车。共有六条线路,从上到下边边角角我们都会跑到。上下班时,我们还会多加一条线路,专门服务上下班的人、学生。我们去机场的大巴也是免费的。我们还有一辆车,一天四趟,专门去接送春发号的孩子们上学。”我赶紧补充道:“春发号就是距巴彦浩特约10公里的一个村。”孙阿姨睁大了双眼问:“这得多少钱啊!”司机师傅回答:“我们光司机就50人左右呢,工资、车上的所有费用都是政府出的。我说大姐您一看就是外地人,说出来您都不相信,我们的牧民坐在家里都可以领工资,牧区户口现在可吃香着呢。”孙阿姨似信非信地看看我,我笑着点点头。
公交车向西城区驶去,看着孙阿姨沉思的表情,我知道,孙阿姨肯定又会被西城区的新景新貌新气象所征服、所感慨,所感动。突然间想起上学时外地的同学问我,你们阿拉善上学要骑马吗?我嬉笑着回答:我们阿拉善是骆驼之乡,我是骑骆驼上学的。同学们一直信以为真。看来,我得请他们来阿拉善,让他们也坐一坐我们免费的公交车了……
自从有了私家车,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坐公交车了,今天,却要带孙阿姨坐坐我们阿拉善的公交车。
昨天出差回家,顺路银川看老爸老妈,老妈的好朋友孙阿姨正好在,她喜滋滋地说:“我拿到了老年证,以后坐公交再也不用买票了。”我就逗她:“阿姨,我们阿拉善坐公交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一律免费。”孙阿姨退休前是中学老师,为人严谨而认真,她以为我开玩笑:“丫头,说话不要闪了舌头。公交免费,肯定有条件的,比如说老人、比如说残疾人,可是,所有的人都免……”她将“免”字拉得长长得,满脸的不相信。可是,这是真的啊。我也来劲了:“阿姨,不相信,您跟我到阿拉善走一遭,怎么样?”孙阿姨爽快地答应了:“我三十年前就去过阿拉善,正想去看看呢。”就这样,孙阿姨跟我来到阿拉善左旗。
专程起个大早,只为了让孙阿姨坐第一班公交。为什么是第一班?哈哈,很简单,再晚了怕人多没坐啊。
虽然是七月,可是,阿拉善的清晨分外凉爽。天蓝到无边无际,那种蓝是静静的、纯纯的,温润而自在,抬起头,好像就能呼吸到惬意和清凉;远远近近的楼房,被初升的太阳镀了一层亮亮的金,显现出一种富足和安宁;柏油路乌黑发亮,白的斑马线、黄的分割线匀称而清晰,如同穿了新衣样的喜悦,铺展延伸到东西南北;路边的大树、小树、花、草,从高到低,从外到里,一层一层整齐地排列着。大树的绿是浓浓的深绿,有种从容在里面;小树的绿是浅浅的、新鲜的,仿佛会滴出水来;草的绿是茸茸的、尽兴的,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又一片,让人的眼睛也清凉起来;那些花儿,仿佛盛装的姑娘,已经打扮完毕,露出甜美的笑脸……
远远地,公交来了,因为我们是漫游,所以不管它是几路、它要去哪里都无所谓,我和孙阿姨、老妈上了车。司机师傅可能没有想到这么早就有人坐车,惊诧地看着我们。孙阿姨路过投币箱时犹豫了一下,跟着我到了车厢里面坐下。我得意地看了孙阿姨一眼,在她匪夷所思的眼光中,司机师傅开车了。
公交车平稳地行驶着,我给孙阿姨做着导游:“阿姨,右手边是我们阿盟的党政大楼,两侧都是政府各个机关,看上去是不是很庄严?左边是科技馆,紧邻的圆形的一大一小建筑是我们体育场,里面可以跑步、打球、练瑜伽,功能全着呢。紧接着的是胡杨音乐厅,你们宁夏的舞剧《月上贺兰》对剧院非常挑剔,但也在这里演出了两场,效果那叫一个棒!旁边是阿盟博物馆,是不是古色古香啊。这儿离我家很近,我下午带您去看看。”孙阿姨随着我的指点频频点头,惊叹着:“你们这里也有科技馆、博物馆啊。”
正说着,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位大妈,她居然挽着一个花布包袱。司机大声招呼着:“吴大娘,您今天拿了多少鞋垫啊?”大妈坐定了,朗声回答道:“今天拿了50双。今天是周末,早市上人多,我就多拿了点。家里的旧床单、旧衣服都用完了,以后不知道拿什么来做了。”司机笑呵呵地答道:“我明天从家给您拿点旧衣服。以前都给牧区的亲戚,现在他们生活好了,也送不出去了,给您正好是废物利用。”原来,大妈是到早市上卖鞋垫,估计生意不错。
公交车驶到了转盘,雕塑的骆驼,扬着头注视着远方,如同一个健硕的蒙古汉子,英姿勃勃;“中国驼乡”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孙阿姨疑惑地说:“这个骆驼好像长大了、长胖了。”我笑着应道:“阿姨,您记性真好,以前那个骆驼,现在在博物馆边上‘休息’呢,这是新雕的。”司机听了我的回答,也忍不住笑了。
大妈下车了,老妈指着右手边的方向说:“孙老师,那边就是早市。我来左旗姑娘家住,和我家老头子锻炼身体走到早市,买点菜,就坐公交回家,特别方便。”孙阿姨笑了:“你们真是享福,买菜都有免费的公交可坐。”
聊着天,公交车到了一个小区边的站台,一群孩子涌了上来。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爱跳,他们上了车闹着笑着嚷着叫着,挑选着座位,车厢里立刻热闹起来。我问坐在前面的小姑娘::“怎么这么早就出门?”她脆生生地回答:“我们要去体育馆学舞蹈。”又指着几个男孩子:“他们是学乒乓球、跆拳道的,早上坐这趟公交车到体育馆,时间刚刚好,中午再坐回来。平常我们上学,就换坐3路车,上学放学也不用爸爸妈妈接送了,爸妈省心多了。”说着,从包里掏出一瓶水,冲着司机师傅喊:“黄伯伯,您喝水吗?”司机大声回答:“谢谢宝贝。你们坐好,不要乱跑乱跳,小心磕着。”看样子,他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公交车从东向西驶去,孙阿姨和我们聊着:“30年前,我去阿盟党校看朋友。我记得沿途的单位都圈着一个大院子,孤零零矗立着一栋大楼,高高的围墙,一段比一高,像一个个台阶,非常好玩……哟,这是哪儿?这么漂亮!”只顾和阿姨聊天了,才发现公交已经到了巴音湖。
清晨的巴音湖,湖水明净而清亮,宛若处子,轻轻地依在营盘山下,安静而从容;九孔桥的身影倒映在水面,将湖一分为二。两岸的垂柳、槐树、五颜六色的花儿,远远近近地围拢在湖边,为清丽的巴音湖增添了几许妩媚;高大的风车矗立在湖边,看上去历尽沧桑,像一个慈爱的父亲,守望着自己心爱的女儿……路北边,曲曲弯弯的台阶从路边通向营盘山山顶,汉白玉的栏杆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山边石壁上的大型艺术浮雕,让岿然不动的营盘山灵动起来,与温润的巴音湖南北相望,一高一低,一刚一柔,动静交融,顾盼生辉。
孙阿姨低声惊呼着:“这座山就是以前那个光秃秃的山包吗?现在绿树成荫,我都不敢认了。”前面小姑娘听了,掉过头来说:“奶奶,这算什么呀,营盘山晚上才漂亮呢,上面有火箭模型、有儿童乐园、有敖包,特别好玩。从山上看湖面,喷泉伴着音乐,好像我们的舞蹈表演,可美啦!从山上,还能看到阿盟的全景呢,灯光一串串的,好像一条闪光的龙,我老觉得要飞到天上去。我爸爸妈妈有朋友来,都带到营盘山上,外地的客人都不相信,我们阿拉善有这么美的地方。”小姑娘骄傲地扬着小脸,说话又急又快,如同爆豆子一般,让我反而没有话了。说话间,体育场到了,孩子们摆着小手,和司机师傅说着再见,如同一窝小鸟,叽叽喳喳地下车走了。他们小小的身影在宽阔的马路上格外小,可那一张张笑脸、那无拘无束的笑声、那活泼的身影,让我生出无限的感慨和希望。
定远营到了。这个在重新建设修缮的城楼高大、威严,显现出昔日定远营的巍峨与壮观。红灯笼一串串挂在墙上,大红的对联为庄严的城门增添了几分喜气。为了给孙阿姨做好向导,前一天的晚上我还专门做了功课,此时,我这个“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阿姨,据史料记载,定远营有200多年的历史呢。它依山筑城,是当年清政府在贺兰山以西军事、经济、通讯的重镇要塞。定远营里有王爷府、观景台、娘娘庙,绣楼、长亭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清、蒙、藏、民国等不同朝代的风格,明天咱们来城里逛,有许多特色小吃、许多阿拉善的手工艺品、阿拉善的奇石,还有当年王爷的家庙延福寺,城楼上还有一家书吧呢,累了可以去喝喝茶,看看书。”孙阿姨已经顾不得说话了,一边点头,一边“啧啧”声不断……
迎面驶来一辆公交,司机师傅鸣笛示意,孙阿姨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你们公交不要钱,不会一天只发一趟吧!师傅听了孙阿姨的话,爽朗地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每20分钟发一趟车。共有六条线路,从上到下边边角角我们都会跑到。上下班时,我们还会多加一条线路,专门服务上下班的人、学生。我们去机场的大巴也是免费的。我们还有一辆车,一天四趟,专门去接送春发号的孩子们上学。”我赶紧补充道:“春发号就是距巴彦浩特约10公里的一个村。”孙阿姨睁大了双眼问:“这得多少钱啊!”司机师傅回答:“我们光司机就50人左右呢,工资、车上的所有费用都是政府出的。我说大姐您一看就是外地人,说出来您都不相信,我们的牧民坐在家里都可以领工资,牧区户口现在可吃香着呢。”孙阿姨似信非信地看看我,我笑着点点头。
公交车向西城区驶去,看着孙阿姨沉思的表情,我知道,孙阿姨肯定又会被西城区的新景新貌新气象所征服、所感慨,所感动。突然间想起上学时外地的同学问我,你们阿拉善上学要骑马吗?我嬉笑着回答:我们阿拉善是骆驼之乡,我是骑骆驼上学的。同学们一直信以为真。看来,我得请他们来阿拉善,让他们也坐一坐我们免费的公交车了……